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两面之间
ENGLISH

两面之间 | 好好地活、好好地走


创作团队

艺术总监
郭庆亮 (戏剧盒)

副艺术总监
许慧铃(戏剧盒)

创意制作人
严夙琳(ArtsWok)
郑家颖(戏剧盒)

艺术工作者
韩雪梅(戏剧盒)
梁惠芬
黄锦佳
谢燕芳
苏淑琴

剧场构作
Charlene Rajendran


艺术总监

郭庆亮(戏剧盒)

郭庆亮是新加坡艺术界的杰出人物。他是剧团戏剧盒的艺术总监,亦是导演、编剧、戏剧顾问、教育工作者。庆亮通过艺术探讨社会议题,与社群建立沟通的平台,在社会的各个层面致力提倡公民对话—— 在这方面他的能力毋庸置疑。 H自30年前投入剧场工作,他指导过的著作包括《快乐》(2005)、《漂移》(2007)、《是恶作剧还是犯罪?》 (2007) 以及《宣言》(2016) 等。他所涉略的艺术媒体横跨多领域,并指导了如《补天计划》(2008、2009、2012)(关注环保议题);《两面之间》 (2013、2014)(探讨有关生活及死亡的课题);《在不久的将来》(2015)(探讨新加坡空间的议题)等系列作品。郭庆亮的艺术才能一再受到肯定,先后获颁的奖项有: 2000年国家艺术理事会的青年艺术家奖、2014年国家艺术理事会文化奖学金。郭庆亮目前为艺术管委议员。



副艺术总监

许慧铃(戏剧盒)

许慧铃是剧场工作者。她擅长与社群互动,和非艺术工作者们一起创作艺术,由此找到做剧场的意义。这完全体现在她的作品里头,如《不知岛的时光》(2014)和《不知岛的迷失》》(2016)。慧铃致力创造更多与公众对话的可能性,并创造了“GoLi 弹珠移动聚场”—— 新加坡首个移动剧场,它所到之处,都能把那处空间转变为极具特色、活力四射的艺术与文化区。慧铃也负责戏剧盒的青年支部,为青少年、教师、成年人发展一系列的教育戏剧/教育剧场课程。有鉴于慧铃对社群、青年及文化的贡献,她于2013年荣获新加坡国家理事会的青年艺术家奖;同年获得全国青年理事会的新加坡青年奖;2015年获得国际青年商会新加坡总会的世界10大杰出青年奖。



创意制作人

严夙琳(ArtsWok)

夙琳这十余年来活跃于本地艺术界,尤其活跃于教育、社区、和公司管理的领域。她曾与公共部门和私营机构合作,推出不少社区剧场和社区艺术节。她也与不少的社会服务机构合作,把戏剧融入他们的计划。她拥有新加坡国立大学剧场和心理学的双学位,也有昆士兰科技大学“戏剧教学”的硕士学位。夙琳是受过训练的辅导员,曾担任过全职牧师,随后投入艺术。她相信,所谓人、所谓活着,就是投入赐予生命的关系中—— 与自我、他人、和社群之间的关系。


郑家颖 (戏剧盒)

家颖是戏剧盒里的八位神奇女侠们(和一位超人)的团队成员之一。她对剧场的热诚始于童年,戏剧课和戏剧演出让她在青年时期继续投入剧团工作。和戏剧盒的接触让她认识到,好的艺术如何激发同理心,让人们采取正面积极的行动。她如今担任戏剧盒的剧团经理,身兼多项职责:监管剧团财务、筹款活动、人资部、行销传播、以及剧团的其他行政事务;同时也与艺术工作者们联合制作剧场及艺术项目。她也是一个母亲,其女每天都让她有无数的启发和鼓舞。



艺术工作者

韩雪梅(戏剧盒)

韩雪梅是艺术工作者,善于以跨媒体方式进行剧场创作。她的方法论源于她对艺术和生活的哲学理念—— 短暂、无常;但这两种特质也为我们提供了介入与变化的无限可能。她接受并认可偶然性和不确定性所带来的无限可能,而这也推动她对“观众”的身份角色的探索—— 她致力探讨一种参与式的剧场过程,让观众的身份能够拥有更多的可能性。自2012年加入戏剧盒成为驻团艺术工作者,雪梅参与创作了剧团的多项社区参与计划作品:《不知岛的时光》(2014);《戏聚现场:论坛剧场》节(2015);《不知岛的迷失》(2016)。她毕业于南洋理工大学黄金辉传播与信息学院。


梁惠芬

梁惠芬是新加坡视觉艺术家。

梁惠芬专门探讨现代社会究竟重视什么样的个体。她探索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们的身份认同与其背景。她主要通过摄影、录像、装置艺术、参与式工作坊,进行长期性的艺术企划;和她工作的合作者也很多元,来自不同社群和地域。

梁惠芬的第一个场域特定艺术企划“艾丽莎之镇”(2011)探讨记忆的脆弱性。她把新加坡已故的女权主义者陈娜拉医生4000平方尺的故居转化成公共展览厅。6天的展览结束后,该建筑就被拆毁。该作品后来衍生成装置艺术作品“Goddess of Mercy”,是2012年“M1艺穗节:艺术与信仰”的委约制作。

她目前在进行长期的企划“未见:星座”,通过视觉障碍的年轻人们,探讨社会里的隐秘性。她也是艺术合作平台“Brack”的主要艺术家。Brack是一个专为社群艺术工作者提供的艺术平台。


黄锦佳

黄锦佳是电影制作人、教育工作者。她在导戏和执行制片方面都有广泛的经验,其作品包括得奖短片《活动盛宴》、电影《吃风》、国际电视频道(探索电视频道、国家地理频道)。她在本地和区域内多次担任影展评审。

她在本地和区域内的学府及艺术中心担任电影讲师(Objectifs和电力站),也为国家艺术理事会的“青年艺术家”和“艺悦乐龄”系列担任导师。她在艺术理事会的赞助下,在伦敦的英国电影协会见习,从事影视教育。

锦佳也为跨媒介的公民艺术参与计划进行构思筹划工作,包括政策研究院的《国情棱镜实验》,目前也继续为下一阶段的《两面之间》进行多媒体装置艺术工作,继续与社群一起探讨死亡议题。


谢燕芳

谢燕芳是新加坡艺术工作者,出生于1979年。她横跨多种艺术媒介,通过绘画、雕塑、表演艺术、音响、录影,去回应生命之谜、探讨人性的多面性。自2000年起,谢燕芳举办过个展、参加过艺术家驻留计划;也在各国城市参与艺术节,如德国(德国新媒体艺术中心)、日本(日本国际行为艺术节、福岡亚洲美术馆)、法国(巴黎东京宫、里昂现代艺术博物馆)、新加坡(新加坡双年展)。

近十余年来,她在国内外积极参与诸多的社区艺术企划。她为不同的家庭、贫困儿童、边缘少年、特殊需要人士,举办各种参与式工作坊。在社区工作,让她能够更加了解身处的社会,走出象牙塔,通过社群,了解生命的现实。


苏淑琴

淑琴先是从事电台新闻工作,制作纪录片;随后在企业界参与印刷和出版工作。在事业上换了两次跑道,才终于走上了视觉艺术的道路。她在新加坡国立大学获取政治学的荣誉学位、与新媒体和传播的硕士学位。在这期间,她也在伦敦考取应用艺术文凭;在新加坡拉萨尔艺术学院考取艺术学士学位。她的艺术道路始于陶瓷艺术,然后也开始博览其他的艺术媒介:刺绣、影视。她不断地反复探讨“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性”这项课题。她对个体、社群、经济、环境,如何相互依存感兴趣,并发现他们之间的互动往往多变,而且未必是良性的关系。她种植植物、和客工工作、开创了零售商店、也为自己的艺术静坐。她曾为2013年的新加坡双年展与女囚犯们进行工作坊,最后呈现了一项艺术装置。2015年,她获得植物园滨海市区线地铁站的委约,创作公共艺术。她最新的作品在2017年的新加坡仲夏夜空活动展出。淑琴目前在拉萨尔艺术学院做兼职讲师。


剧场构作

Charlene Rajendran

Charlene Rajendran是戏剧教育工作者、剧场构作、也是一名研究者。她目前在国家教育学院——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教导戏剧。她的专门领域是当代东南亚表演、剧场构作、和“游戏对话教学法”(play-based dialogical pedagogies)。她出版的刊物既有学术文章,也有创意作品。她曾为实验性演出和跨领域社区艺术企划担任剧场构作,同时也是亚洲戏剧构作协会的副主任。她目前是艺术教育研究中心(UNESCO-NIE Centre for Arts Research in Education (CARE))的内部咨询委员会中的成员之一。



联合呈献
Lien Foundation Ang Chin Moh Foundation
Drama Box Arts Wok
合作伙伴
Yishun Health Good Life

鼎力支持
Tote Board Living Matters
社区伙伴
People's Association Pek Sin Choon Pte Ltd
指定电台
96.3FM

TOP

TOP